并继竿和振出竿到底有什么区别

并继竿依靠高昂的价格和钓友口中的“神仙手感”,一直是钓鱼界的传说,甚至小部分并继竿玩家“看不起”玩振出竿的人,并继竿和振出竿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结构差异

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就是连接方式,并继竿是把细节尾端插入粗节,类似传统竹制插接竿;振出竿则是依次将细节拔出(绝大部分台钓竿如此)。

核心差异一:锥度

大部分并继竿锥度很小,外观看着非常细。从纯理论角度说,并继竿可以没有锥度,尤其是二节之后完全可以做成前后粗细一样;振出竿需要一节套着一节,每一节必须要有锥度,否则就会发生拔节现象。

同样重量的碳布,并继竿可以通过小锥度把竿壁做厚,实际结果就是韧性好、强度高,这是振出竿无法比拟的,但是也给它带来了偏软且重头的“毛病”。

核心差异二:接口

连接方式不同,接口也有区别。并继竿的接口位置和整节的杆壁厚度可以完全一致,振出竿则不行,需要有加厚,因此力量传递上并继竿更连贯,这是它手感更清晰的原因之一。

这两个核心差异会给鱼竿带来什么呢?

第一,并继竿整体调性设计更丰富,每一节锥度可变程度大,通过竿壁厚薄和锥度的调整达到不同的受力弯曲效果,从而做出各种调性和手感的鱼竿。(这一点在路亚竿上更明显)

第二,振出竿中鱼受力时,竿子从杆梢开始逐渐往手把节弯曲;并继竿则可以在中鱼受力后手把节先弯曲或同一节杆后半部先弯曲,这样能更早地输出更强的回弹力(腰力),还能根据溜鱼阶段不同出现“变调”的可能。

第三,振出竿的锥度变化会让碳纤维损失更多的回弹力,同样的材料,振出竿的腰力会弱于并继竿。即便振出竿能用同样的材料做出同样的弧度,但是腰力完全不一样。

当然,大家没必要神话并继竿,它本身也有诸多缺点,比如长尺感受较差(除非超高吨位碳布),容易拔节等。至于价格昂贵主要原因是玩的人少,分摊成本高,外加高端产品都是日本研发和制造,人工成本贵(并继竿的碳布材料成本不值一提)。(网络资料汇编)

一味YOUNG

一味YOUNG是化氏探索性产品之一,颜值相当(青、白、粉),其极有可能成为年青人选购的人生首支并继钓竿。

1.倒锥:竿节连接倒锥形式,连接处需要打磨等细节,生产流程多,工艺更复杂。

2.细:竿身甚至比筷子都纤细,竿节生产脱模要求高,倒锥内孔打磨要求更高。

3.薄:细竿有7层碳布卷成,选用较薄碳布型号。(网络资料汇编)

倒刺钩与无刺钩比较

经常听钓友议论,鱼钩还是有倒刺好。有倒刺钩不会跑鱼,无倒刺钩容易跑鱼,事实果真如此吗?

与无倒刺鱼钩相比,有倒刺鱼钩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跑鱼机率,但这并不代表无刺钩就容易跑鱼。一些新手朋友使用无倒刺钩跑鱼的原因,主要还是看提竿和溜鱼技巧。

我们使用无倒刺鱼钩中鱼后,只要保持钓线紧绷,不松弛,鱼一般都不会脱钩。

有倒刺鱼钩和无倒刺鱼钩优缺点比较。

(1)有刺钩

优点:

适用于带轮的竿,带轮的竿一般都是长线钓远,鱼咬钩后很难做到及时扬竿,如果提竿刺鱼不及时,鱼就可能把钩吐出来。有倒刺的钩可以在鱼吐钩时,倒刺反向扎进鱼口,使鱼不会逃脱。

晚上下竿,早上收竿的钓鱼方式,也适合用有倒刺鱼钩。

对鱼讯把握不准,或者反应比较迟缓的初学者,有倒刺鱼钩同样可以有效防止脱钩跑鱼。

使用蚯蚓等虫饵时,由于活体虫饵的挣扎和蠕动,有倒刺鱼钩可以减少虫饵脱落。

缺点:

倒刺阻挡,提竿刺鱼不够利落。

摘钩费事,非常耽误时间,不适合竞技比赛。

倒刺钩易导致鱼受重伤。

挂到衣服,很难取下来,损坏衣物;扎到人的身体,会很伤人。

抄鱼时挂到抄网,取下来也很费劲,还可能挂坏鱼护。

(2)无倒刺钩

优点:

摘钩非常方便,针对快鱼效率极高,尤其适合竞技钓。

鱼咬钩后刺鱼迅速,能第一时间钩住鱼嘴,不易在刺鱼瞬间脱钩。这也是许多人青睐无刺钩的一大原因。

钩尖直进直出,不伤鱼,挂住衣服抄网也很容易取下来,对人的伤害风险也较小。

缺点:

挂虫饵时,虫饵的挣扎蠕动容易导致虫饵脱落。(网络资料汇编)

常见复合功能型鱼钩

三本钩:

路亚拟饵专用钩型,三只钩子整合可以增加中钩机率,是钓大型大嘴凶猛鱼类的利器,缺点是容易挂住水底障碍物。

铅头钩:

多用于结合软虫拟饵,钩身藏于软虫体内,露出钩尖,配合操竿将软虫玩出各种动态,吸引大鱼捕食咬钩。

曲柄钩:

同样是常用的路亚钩型,多用于结合软虫,有的带铅坠,有的不带,组合成德州钓组效果非常不错。

铁板钩:

配合铁板路亚使用,在深海底钓钓法中经常用到,是垂钓大型鱼必备钩型。

甲鱼钩:

地插钓法钓甲鱼的专用钩,钩尖内弯,特点是甲鱼中钩后几乎无法脱钩,可长时间不管。

爆炸钩:

也称吸入式钓钩,钩子一般采用伊势尼钩型,是最常用的淡水抛竿用钩。一般用糟食作饵,依靠鱼吸饵而挂嘴中钩。糟食入水后分散面积大,气味远遁,诱鱼力极强。有不少衍生产品,但是原理都是一样的。缺点是钩多容易缠线挂钩。

针对传统爆炸钩容易挂底的缺点,现在已经有了防挂的爆炸钩,效果良好。

翻板钩:

外形有点象螃蟹,使用专门的糠饼硬饵,其上鱼的原理不是利用鱼摄食的时候将钩子吸入口中,而是因为鱼在围着糠饼摄食时被钩子挂住而中钩上鱼。采用的是硬线,不容易缠线。是比较省料省饵的钓法。

锚钩:

锚钩因其外形很像轮船的锚具而得名,使用锚钩锚鱼在大多数钓鱼人眼里不太道德,因为锚鱼过程不需用饵料,只需将大号锚钩不断的抛入水中,快收快拉暴力挂鱼。中钩的鱼一般都受伤不轻,容易死亡,挂上小鱼很快就死不能放流。

神经钩(乌头钩):

专门针对海钓乌头鱼而研制,原理类似爆炸钩。使用糟食,但是钩子不用内藏,而是完全外露。当乌头鱼吸食时,竿尖会急速下拉或者平竿,这时大力扬竿即可中鱼。因为及其灵敏,钓者的精神需高度紧张集中,所以戏称“神经钩”。

串钩:

串钩一般用3~5枚钓钩拴结于主线上,多用于海竿甩投。串钩的鱼钩相隔一定距离,故落水后处于水体不同层次中,可钓不同水层的鱼类,同时极大的提高了上钩率。串钩入水后,要求各钩能伸展开,不要与主线相缠绕。

朝天钩:

朝天钩是中国传统钓法的精髓,没有朝天钩就不能称为传统钓法。朝天钩很像铅头钩,其最大特点是铅坠和钓钩合二为一焊接在一起。朝天钩落水后,钓钩总是立在水底地面上;坠钩合一,减少了脑线,鱼儿只要略动钓饵,浮漂就会作出反应,所以咬钩反应十分快速灵敏。

水怪笼钩:

淡水钓鲢鳙的特效钓组,常用来进行抛竿垂钓鲢鳙,适用于悬钓、浮钓钩法。笼里加入饵料即可抛投施钓。

盘钩爆炸钩:

具有入口钩多、不易脱鱼等特点。盘钩有9个可以转动的鱼钩,灵活性强,适合于包饵料,挂蚯蚓,卡麦子。

饭盒爆炸钩:

容易携带和保存。不扎手,不挂衣服。组装快捷,使用方便。对饵料状态适应范围更广。饵料面保证向上,钩饵在水中不分家,能保证垂钓的长时间有效。软线绑钩,易被鱼吞吸入口。脑线长度可调,钩和线不缠绕。6只钩子使用时呈平面布置,而且都是有效钩子。增加中鱼机会。收回时钩组向水面浮起,很少挂底。还不怕淤泥。

集束爆炸钩:

下部托饵不易陷落淤泥,底部自配重,两侧开口,始终朝向侧上方,两侧各埋3把钩,排列密集,更高中鱼几率,吃饵必中。饵料利用率高不易散落。收钩时不易挂底,自配重可不用铅坠。

鱿鱼钩:

针对海钓鱿鱼设计,夜间可发光,通过抽动引诱鱿鱼抱钩,是路亚钓法的一种。(网络资料汇编)

常见十种鱼钩全面解析

鱼钩的形状多种多样,品种繁多,给很多新入钓门的朋友造成不少困惑。钩型各异的鱼钩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对象鱼的体格大小、吃饵习惯、鱼嘴形状以及生活习性等等方面的因素,以最为合理的形状配合钓饵顺利地进入鱼口并保证能够快速刺穿鱼唇且不易脱钩。到底怎么选择合适的鱼钩呢?

二、鱼钩主要分类

1、袖钩

1.1.构型说明:袖钩尖端锐利,钩柄长,钩门开度适中。根据作用可分为从作用上分有刺、无刺、金色扁头、细条、粗条,甚至有圆底、方底,针尖、三棱尖。从颜色上区分有金袖、白袖、上黑、红色等。

2.2.优劣特点:由于袖型钩是悬坠钓法中采用最多的钩型,刺鱼迅速,卸鱼方便,方便鱼入口,挂饵等。但钩身并不坚硬,易变形,只能钓小鱼。

3.3.适钓鱼种:使用袖钩搭配较细线组,垂钓体型较小、吃食谨慎的鲫鱼,白条等。

注:袖钩适合用来钓鲫鱼等小个体鱼类,若用来钓鲤鱼等大鱼时极易被拉变形甚至拉断。

2、伊势尼钩

1.1.构型说明:与伊豆钩属于“同门”,但伊势尼钩尖内弯,钩门较宽,钩身较粗,钩柄短,钩尖尖锐,锋芒向内弯曲,构型较大。

2.2.优劣特点:尖芒锋利,穿透力强。型号众多,适合各种鱼类。中鱼后很少脱钩,适合手竿、钓底。现在广泛用于爆炸钩和串钩。

3.3.适钓鱼种:基本适用于草鱼、鲤鱼、鲶鱼等多种鱼种。

注:伊势尼钩最适合用来野钓草鱼、鲤鱼等大个体鱼类,若用来钓鲫鱼等小鱼时钩型偏大且钩身也偏重。

3、伊豆

1.1.构型说明:得名于日本伊豆钓鱼人流行钓钩。钩底窄,钩底和钩门基本上等宽,钩柄长。钩尖、钩苗并不十分尖锐,钩苗也没有向内弯曲,近似于垂直。由此,它的抗冲击力、耐损力较强,更耐大鱼冲击。

2.2.优劣特点:许多人把伊豆钩称为万能钩,垂钓时将钩尖向外倾斜5度左右,能提高中鱼率;但也容易挂到杂物,脑线缠绕等;可钓大鱼,但技巧不当也容易拉豁鱼嘴。

3.3.适钓鱼种:并不适合钓鲤鱼、鲫鱼、草鱼等。但可钓比较凶猛的鱼类,比如鲶鱼、黑鱼、鱤鱼等。

注:伊豆钩的优点是中鱼率比较高,缺点是易缠绕子线且易拉豁鲫鱼等薄嘴唇鱼的鱼嘴。

4、新关东

1.1.构型说明:新关东鱼钩,条略轻细、无倒刺。钩尖利且内凹,钩门宽,钩身较粗。比较适合钓大物。

2.2.优劣特点:构型较大并且无倒刺,适用于大鱼种。但是也因为没有倒刺,所以若是技巧不对会比较容易跑鱼。且它的0.1号钩和袖钩的5号钩差不多,所以并不适合钓小鱼。

3.3.适钓鱼种:竞技快鱼(黑坑抢鱼),适合钓淡水鱼种,体型大、挣扎力强的大鲤鱼、大草鱼、大罗非等都可以。

注:新关东钩的钩型特别大,从尺寸上看0.1号新关东钩几乎就要相当于4号袖钩。

5、千又

1.1.构型说明:千又钩原名“チㄡ”,传入我国后被钓鱼人直白的称作“千又”,特点是钩条粗、钩门宽、钩柄长、钩尖呈鹰嘴状并稍向外倾。

2.2.适钓鱼种:适合用来钓黄颡鱼、鲶鱼等凶猛的捕食性鱼类或者海鱼。

注:千又钩的优点是中鱼率比较高,缺点是易缠绕子线且易拉豁鲫鱼等薄嘴唇鱼的鱼嘴。

6、秋田狐

1.1.秋田狐钩是最常用的狐形钩,因流行于秋田地区且钩型类似泥塑狐狸而得名,特点是钩条细、钩门窄、钩柄长、钩弯大、钩尖直,从钩型上看适合钓鲫鱼、白条等小个体鱼类;

2.2.优劣特点:秋田狐钩的强度略低于同等条件的袖钩,钓到个体偏大的鱼时极易被拉变形甚至拉断;

3.3.小型鱼类专用钩:用于垂钓轻口、小嘴,或清理窝内小鱼。在冬季、盛夏,鱼开口较小时,或者某些鱼类嘴较小使用。也适用钓快鱼、滑鱼,见动作就提杆。对于红虫绑扎挂钩,不会像一般鱼钩红虫脱落至钩门处,常造成空钩现象。

注:秋田狐钩的强度略低于同等条件的袖钩,钓到个体偏大的鱼时极易被拉变形甚至拉断。

7、海夕钩

1.1.构型说明:海夕钩外形像是加大号的袖钩,特点是钩条细、钩门宽、钩柄长、钩尖稍内敛。

2.2.优劣特点:钩条细、轻有利于穿刺,特别适合垂钓中、小型鱼体。用这种钩的人可能比较少,这钩型及大小各方面跟袖钩很像,但是总体比袖钩要硬,要结实。

3.3.适钓鱼种:大家如果想要大小鱼兼顾,海夕鱼钩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注:海夕钩的钩型比袖钩大且强度略高于袖钩,在鱼不活跃的季节也能用来钓小个体的鲤鱼。

8、丸世

1.1.构型说明:丸世钩,钩尖内敛而锋利,钩底较圆,所以也被称为蛇头钩。构型细长容易挂饵。

2.2.优劣特点:钩弯较大,能阻止钓钩入口太深,方便摘钩。穿透力强,能有效刺破鱼口。并且由于构型的原因,只适合挂饵,而不能搓饵和拉饵。钩条较粗,入口较难。容易摘钩的同时也容易因提竿慢而跑鱼。

3.3.适钓鱼种:一般在淡水域中钓大体型鱼,大鲫鱼、鲤鱼等。也可钓中小型鱼,钩型号较多。

注:丸世钩的优点是中鱼率比较高,缺点是易缠绕子线且易拉豁鲫鱼等薄嘴唇鱼的鱼嘴。

9、溪流钩

1.1.构型说明:钩身和钩尖在一个平面上,钩门宽、钩条细、钩柄短、钩尖直、重量轻;

2.2.优劣特点:便于鱼吸入、钩尖锋利、刺鱼快、灵敏度高,钓到个体偏大的鱼时很容易被拉变形甚至被拉断。

3.3.适钓鱼种:如名,适合在溪流中和垂钓中小型鱼使用

注:溪流钩的强度和袖钩差不多,钓到个体偏大的鱼时很容易被拉变形甚至被拉断。

10、竞技狼牙

1.1.构型说明:狼牙这个钩型源自于日本鲤斯勒钩型,它是典型的钩尖内扣的细条宽钩门鱼钩;

2.2.优劣特点:钩条很细便于鱼吸入、钩尖内扣则能降低溜鱼过程中的跑鱼概率;

3.3.适钓鱼种:垂钓慢鱼(黑坑偷驴)。

三、鱼钩的选用技巧

1.1.在自然水域休闲垂钓时鱼钩的选择。休闲垂钓要的就是钩尖锐利、钩体坚固、不易跑鱼。因此鱼钩的选择也相对比较简单。在草鱼、青鱼、鲤鱼、鲢鱼等大型鱼类比较多的水域垂钓,应该选用有倒刺的伊势尼钩。钩型的选择也应该和线组的线径相匹配,较细的钓线应配上适宜垂钓小型鱼类的袖、新关东等钩型。反之,较粗、结实的线组应与适宜垂钓较大鱼类的伊势尼相匹配。

2.2.台钓比较讲究线组的科学搭配。学会针对不同水域,垂钓不同的鱼种,使用不同钩型的鱼钩。鱼钩的号数选择应以鱼体的大小、鱼群的密度、季节气候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春夏秋三季,鱼开口比较好、活动范围较大且数量密度较高的情况下,钩的号数可以放大一至两个号。(网络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