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钓过程中如何护线

想增加鱼线的寿命,中鱼之后尽量不要将鱼直飞上岸,同样也不要把鱼遛在脚边后直接拎线,小鱼没关系,这样操作对于大一点的鱼既伤线也容易割手。黑坑钓青鱼草鱼时,新手往往忽略这一点,总想快点把鱼弄上岸节约时间,鱼的力量还没有完全卸完就用手抓线,结果鱼突然一窜,线就割手了。

野外钓鱼,三四两以上的鲫鱼也不建议暴力飞鱼,一次两次问题不大,次数多了、时间久了,你的主线就会失去弹性、弹性没了以后就更容易断。

二三两的鲫鱼,个头不算大,很多人往往懒得用抄网。然而野钓竿子比较软,或者有些钓友把主线做长了点,这样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把鱼遛到脚边,为了抓线就把鱼竿拼命往后仰,结果角度过大,导致竿稍或小二节“咔嚓”一下断了,可能你还吐槽是鱼竿质量不行。(网络资料汇编)

及时更换鱼线,保你在关键时候不掉链子

很多人没有定期更换主线的习惯,非得缠绕的没法用了或者直接断了才去更换,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要等中了大鱼,关键时候掉链子就后悔了。

什么样的主线应该及时更换?

一是主线一般都有颜色,如果你发现颜色变得很淡,那就应该考虑换了。

二是野钓用的线大多有弹性,刚用的时候弹性好,作钓久了、上鱼多了,弹性就会一点点损失,当你用手轻轻拉动感觉线很生硬、完全没了弹性,那就应该换线了。

三是收线时多加注意,用食指和大拇指紧紧捏着鱼线,一边捏一边绕上线圈,如果你发现鱼线有毛刺、打结了,就可以直接换了。如果没有毛刺也没有打结,鱼线有点发涩、发硬,没有以前顺滑,那你也要注意了,基本上用不久了。

最后再补充大家最容易忽视的一点

用过很多次的线,大家多少都会注意。对于新线,大家往往最放松警惕,虽然概率很低,但不是不可能。

无论是成品线组、还是买一卷线回来自己绑,大家都要注意,价格高一点的可能质量好,至少品控好一些,出厂前会检查。但是廉价的线,不能说全部质量都不好,只是次品率比较高。

我买过很多,鱼线上有毛刺,钓一条小鱼八字环就断了。我倒不是推荐大家一定要买贵的,仔细检查一下肯定没错,毕竟野钓中个大鱼不容易,不能在关键时候掉链子。(网络资料汇编)

PE加固竿稍绳

PE加固竿稍绳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材料:大物主线、PE线、大物竿稍绳、钳子、打火机、线锥、剪刀、大物防缠豆、大物太空豆等。

2.剪切竿稍绳:首先剪一段大物竿稍绳,长度一般能缠绕线锥四到六圈左右即可,剩余部分需要剪掉。

3.对接主线与竿稍绳:将竿稍绳套在大物主线上,并用打火机烧平对接处,保持主线与竿稍绳的对接平整。

4.准备PE线:预留PE线长度一般为20/30公分左右,长度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操作调整,新手建议预留长一些以便操作。

5.PE线加固:PE线对折后,放好线锥,围绕线锥缠绕四到六圈,然后抽出线锥。将预留的线头穿过线圈,不要拉得太紧,留出插入主线的间隙。

上述步骤可以有效使用PE线加固竿稍绳,增加拉力,提高钓鱼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网络资料汇编)

什么是肥水、瘦水,施钓开饵需要注意什么

不少钓鱼新手经常听到这水偏肥(偏瘦),开饵要能应对水情。那么什么是肥水,什么是瘦水,肥瘦水施钓开饵都有哪些讲究呢?

瘦水,有两种定义,一种是能见深度大于50厘米的水,也就是说半米之内都能清晰可见的水质,都可以理解为瘦水;第二种,清澈透明,完全没有看到活物(如小鱼、水藻、)存在的水域,即使水域中有芦苇等水草生长,但是水底就是很清澈,很长一段水域完全见不到任何小鱼、水藻,一眼见底,这种水域水质也被称为瘦水。瘦水水质因为水中微生物、浮游生物很少,不能给鱼群提供食物来源,即使偶然有几条鱼也是不大的小鱼,加之不能提供隐蔽躲藏的功能,所以这种水域不建议施钓。

肥水,因为微生物、浮游生物、水藻比较多,水色偏绿、蓝,能见深度大约20~30米到头了;这种水域中因为富含各类水藻、微生物等,导致光线直照后折射藻类光线,导致水色偏绿、蓝,又能给鱼群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鱼群进食后分泌的粪便等又能给水藻、微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很快能形成固定的生态链,所以非常适合鱼群生活。但是肥水水域又因为水质中含存物不同,又有所区别:

藻类肥水:这类肥水是最常见的一类肥水水质,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绿藻、裸藻,所以太阳照射时,水色因为折射阳光光纤,会导致水色偏绿、蓝、灰绿等颜色,因为这些藻类大多可以被鱼群进食,所以这类的水域大多藏着鱼群;施钓开饵时多建议加淡植物腥味的饵料;但是如果遇到藻类成片生长的水域,不管是哪个季节,都建议要开草洞作钓,因为水藻在水面大幅生长,会覆盖水面,加之水藻繁殖时会消耗大量氧气,水下缺氧是常态,所以开草洞作钓能很好的吸引鱼群在草洞吸氧。

水植类肥水:这一类的肥水普遍呈现为草绿色,主要是因为水面下多生长着半水、底层的水草类浮游植物,多呈现为丝絮状,所以阳光直晒后光线反射到人眼中多为草绿色,偏暗,不像藻类肥水多是亮绿色;也有的是灰白色的,这一类多因水中的昆虫,比如水蜘蛛等水昆虫和浮游水植伴生,各种虫卵、虫尸非常多,太阳直晒后反射的光就是灰白色了。这类水植类肥水因为富含大量可供进食的食材,而且这类食材普遍腥味比较浓,所以在这类水域作钓,要么腥香味浓烈诱鱼,要么就是清淡一些,不存在腥味浓淡适中这个说法,需要多次试口。

氧化腐植类肥水:这一类的肥水多因为水底植物发生了大规模氧化腐败后,导致食腐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大量生产,水质酸碱度失衡(普遍都是酸性水质,且PH值还不低),比如水虱等食腐类水昆虫含量非常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能见度很低,白天太阳直晒反射光多为红色,傍晚反射光多为绿色,绿色非常暗、浓,这类水域如果水面没有恶臭只是单独的腥臭还能作钓,所建议使用素饵、清淡味型饵料;但是一旦水面发出腐臭,基本上水质就开始变糟糕了,就不建议作钓了。

翻塘肥水:这种水质多在池塘类水域出现,因为发生了大规模的氧化腐植类肥水现象,没有及时换水,导致水域水底大规模腐烂氧化,氧气被剧烈消耗,水中的鱼群会大规模翻肚皮,所以很形象的被称呼为翻塘肥水,水塘里基本上没有活鱼。

粪肥水:这类水域多为人工原因导致,比如有一些水塘管理人员懒得给水消毒,就会人为倒入家禽粪便甚至人类粪便进水,久而久之,这类水塘水质非常糟糕,但是鱼群能适应,理论上这种水域的鱼是不能吃的,但是架不住人心坏掉了,这种定期投放粪便,既能有效处理粪便,也能养活鱼群,而且这类水质养出的鱼体型普遍偏大,即使现在,在不少偏远地区的农村还有大量这样的水塘。(网络资料汇编)

清水如何作钓

水至清则无鱼。但也有钓友说,他们曾经在清水里钓到过鱼。

这两种说辞看似有矛盾,实则都是真实。只不过对清水的界定方面不尽相同罢了。那么,清水里究竟有没有鱼呢?若是清水里真的有鱼,我们又该怎么去钓它们呢?

清水里到底有没有鱼?

当水域中的水特别清澈,一眼望去仿佛在照镜子一样的时候,一般不适宜垂钓。因为鱼类在水域中生存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在范围较为广阔的自然水域中,往往水域底部有不少的植物、小动物以及浮游着的一些生物。正是这些东西的存在,为鱼类提供了足够的食物。有了食物之后,鱼类才得以在这些地带栖息着、活动着、甚至培育着下一代。

若是水域中的水清澈到了极致,当然就意味着此水域之中既不会有水草生长,也不会有浮游类的生物存活。没有这些生存必须的东西,鱼类自然生活不下去。要么迁移,要么已死,钓客自然施钓无获。

当然,这些都并不能够证明,清澈的水域中就断然没有鱼类存在。事实证明,有些清水中确实是有鱼类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这里说的清水,并不包括清到一眼就能看到水域底部状况的水域。

清水如何作钓?

这里提到的清水,是指那些能见度高出零点六米的水质。一般池塘水的透明度在30~35CM比较理想,适于钓鱼;呈黄褐色或油绿色,且混浊度小的水域,是鱼喜欢栖息和觅食的水域。

若是在大晴天去水体质量很是清澈的钓场里钓鱼,不钓浅水地带是最基本的原则。之所以这样说,那就是假如大晴天去一眼看上去就十分清澈,钓鱼往往是什么鱼都钓不到。

但是在阴天去这样的钓场钓鱼就不一样了,这时候通常上鱼率是极高的。之所以清水钓场和浑水钓场的差距这么大,这背后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水质的能见度是有些差别的,生活在清澈水域里的鱼类,一般对其身侧的情况了如指掌,且它们能看到东西的范围也比较广。

平时还好,若是得到了太阳光的相助,钓客施钓所用的渔具还有钓客自己的影子都是会在水域下层大刷一波存在感的。鱼儿发现了,自然就忙着逃跑忙着求活路了,哪里还有吃东西的闲情逸致。

最后,在有雨的日子里去清水钓场钓鱼的时候,最好先钓近岸地带。因为在下雨的时候,鱼儿大多喜欢去到钓场周边活动。

以上就是钓清水时需要掌握的一些关键点。你了解了吗?(网络资料汇编)